第0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鄂东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03月1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党媒融合发展应把握好三个关系

    蔡志勇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新的变革,但这场变革的动力不是内生的,而是外在的。个中原由,与其说是大势所趋,不如说是情势所迫。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催生了媒体变革。过去讲,报刊是宣传舆论的主阵地;现在讲,互联网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严峻的现实是:主阵地上没“敌人”,主战场上没阵地。这就逼迫我们必须推动“主阵地”与“主战场”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我认为,地方党媒融合发展应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变与不变的关系

    在这场变革中,地方党媒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五变五不变”的客观事实:一是整体的舆论生态和传媒业态变了,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没有变。二是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内容要求、活动角色变了,但媒体的党性、人民性、服务性没有变。三是媒体的传播渠道、工作流程、技术手段变了,但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根本原则没有变。四是自媒体、商业网站变得众声喧哗,但党报党网的主流媒体地位没有变。五是不同区域、媒介之间的边界模糊甚至消失了,但媒体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功能定位没有变。

    变的是技术手段、方式方法、结构流程、用户需求,不变的是责任担当、服务宗旨、规律原则、创新发展。只有清醒地把握这个“变与不变”的基本关系,明白“该干什么而不能干什么”,媒体融合发展才能明确方向把稳舵,乘风破浪展宏图。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变”、坚守“不变”。地方党媒融合发展要精准定位:服务党委政府、传播本地新闻、宣传地方特色;做到“新闻更贴近、服务更贴心、发展更稳健”。

    二、人与物的关系

    媒体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这是一个全球性热点与前沿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关键点在哪里?综观媒体融合内涵表述与当代传播新特点,业界关于媒体融合发展大体有四种观点:即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技术为王、服务为王。我认为:人才为王。道理很简单,无论内容的采集、渠道的拓展、技术的应用,还是服务的体现,都离不开人。正如毛泽东所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特别是当渠道有了充分的技术保障时,人的“王者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我们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媒介融合首先是人的融合,是人的职业理念、职业思维、职业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融合。

    把握好人与物的关系,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切实抓住关键人、抓好关键事。就黄冈日报社而言,“抓住关键人”,就是要抓住关键领导、关键员工、关键用户。社长是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的第一责任人,总编辑是实施各媒体宣传报道力量整合和流程再造的第一责任人;“抓好关键事”,就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媒体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三、引才与惜才的关系

    人才在哪里?有人讲,要高薪聘请人才;也有人讲,要面向各类高校,广纳各类人才。这些观点都对,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媒体人才难得、特殊人才难留,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践证明,真心吸纳社会英才,全力用好身边的人才是理性和正确的选择。针对我社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我们提出了争当“四家”领导、“五型”员工的育人目标,即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政治家、企业家、新闻工作专家、新兴媒体行家;全体员工要争当学习型、全媒型、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坚持教育培训育人才。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才是王牌。学习是解决一切思想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在坚持周四学习日制度的同时,我们组织29名骨干、分三批到北京大学学习;派出5名骨干到省里学习;组织6批干部到省内外考察学习。以社团委为主体,开办青年读书班,每周组织一次活动,带领66名年青人去学、去玩、去爱、去干。

    二是解决编制待遇留人才。2014年5月12日,我们成立了黄冈网络传媒(新媒体)中心,确定了30个事业编制。6-11月,以定向招考方式,解决了50名员工的事业编制问题。我们正在争取以“老人老办法”的方式,解决离退休人员供养问题。

    三是提供事业平台塑人才。去年报社调整了8位中层干部职位,新聘了3名部室主任(年龄最小的28岁)。去年11月初,成立了集8种媒体、33名新闻记者的大采访中心,实行“中央厨房”式策划、组织和运作机制,旨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新闻、出好新闻”;各媒体采访部主任轮流担当召集人,通过“头脑风暴”集中议定选题、一次采集、多元生成、立体传播,已初见成效。大采访中心推出的《铁血红安》系列报道、遗爱湖系列专题,形成了积极的传播效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四是创新激励机制奖人才。实行“周评报、月评稿、事评先、年评优”和“大稿特稿,稿费从优”的激励机制,仅去年一年,全社开展各类评奖20多次,发放奖金25万多元。同时,特别设立了“创新奖”,多方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在第31届(2013年度)“湖北新闻奖”评选中,我社获一等奖作品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4件,创历史上最好成绩。

    (作者系黄冈日报社社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议使用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
主管: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 黄冈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黄冈日报社
黄冈日报社(WWW.HGDAILY.COM.CN)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