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民 我父亲是个极普通的农民,他一生得了很多奖,甚至在修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荣立三等功一次,但他认为得到最大的奖还是受到前苏联专家的亲自嘉奖。 父亲1935年出生,1957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60年回国又参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工作。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我父亲是农民出身,吃苦耐劳、善于动脑,因提出了一条非常好的建议,使工程提前完成,被部队记三等功一次。1961年退伍转业分配到北京曙光电机厂工作,电机厂为加强技术骨干力量,派父亲到沈阳黎明机械厂学习车工技术。当时负责培训的是一个中年苏联专家,他对20多个学员要求非常严格,他的理论知识讲得好但学员似懂非懂,因为学员的文化水平实在是太低了。期间,他拿出一张图纸让学员按图纸加工一个很复杂的零件,当时学员没有一人能看懂图纸,更谈不上按图纸加工。我父亲就照着样品零件用自创办法居然将那个复杂的零件加工出来了,专家一看,非常 合格,又让我父亲当着众学员的面再加工一个,专家用卡尺量了又量看了又看,然后竖起大拇指,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学员。”那专家一边表扬,一边掏出自己的皮夹子,在里面抽出5张“大团结”奖给我父亲。当时,我父亲和同事们的月工资仅20多元。 父亲回乡后,用在支援朝鲜时学到的泥工技术从事泥工手艺,因聪明好动,所以泥匠、木匠、铁匠、蔑匠、皮匠等都能干,还发明了很多儿童玩具,生产农具,厨房用具。上世纪60年代,他用桑木制造了一辆儿童三轮车,前面大孩子骑,后面小孩子坐。那年代,羡慕了很多家长和孩子。就是这样一件儿童玩具,居然风靡20多年。我父亲一直保持着军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能自己做的一定不会用 钱去买,能自己修的一定不会花钱修。他还经常免费修理邻居家的日常用品,并制作了很多厨用小工具和妇女用的小工具赠送别人使用。直到现在,邻居们一边使用我父亲送给的用具一边还叨念着我父亲的名字。 2010年元月,我父亲因脑溢血不幸与世长辞。他虽没留给我们什么钱财,但留下了他那响亮的名誉。他虽不善言辞,但非常能干,被大家称为“会做不会说的人”。 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