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又龙 英山,深秋的红叶实在艳丽。小胡瞅个机会,便背上摄影包开上车,邀我前往探胜。 一大早,我们出温泉镇向东再向北,约半个多小时车程,爬上又一座山脊后,小胡将车停靠路边,说:“你看,连绵起伏的群山之巅,红黄紫绿交相辉映,还有那山脚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大沙河,水石相激,波浪旋转,刹是壮观。”我们下到河谷,望着对岸那些掩映在山林间仅露出屋顶的农舍,深发感慨:“好一个世外桃源!”小胡想前去拍景,可河面不见桥。待转过几道河弯后,总算找到了一座桥。 那是一座摇摇晃晃的小竹桥。 小竹桥是用松木桩作桥墩,桥面用乡村跳板铺成,相互间仅用铁丝绑扎固定,长约200米。小胡没走出十来步就急切蹲下并退回:“河水湍急,桥面狭窄,桥身摇晃剧烈,又没个扶手。不敢走!”我们都很胆怯。 “哈哈!你们真胆小,这桥我们祖祖辈辈都走了百把年,下至小孩,上至老人,没一个人害怕!”循声望去,一中年男子站在一在建的三层楼的墙上看着我们发笑。他问:“你们是哪里的客人,来这里搞么事?”小胡笑呵呵解释:“我们从武穴来,都是摄影爱好者,是你们这地方美丽风光把我们吸引过来的!” 听说是远方来客,中年男子热情地请我们到他家屋顶上去拍照,说是视野开阔,视线良好。并兴奋地介绍:“这条河叫东河,别看现在枯水季节,河面只有二三百米宽。一到春夏,这河水就变成汹涌澎湃的黄泛河,河床会扩大两三倍。为方便两岸村民来往,我们每年九、十月,趁河水消退搭建便民桥,又抢在四、五月涨水前拆桥。用竹子架桥,每年一换,就地取材,简单易行。这种架桥方式方法在我们这里已沿袭了百余年!” 正说着,小胡忽然端起相机往山坡上跑,他边跑边说:“咦呀!一下守到了一个挑担子过竹桥的人。嚯!那人后面还跟着一条小黑狗。好镜头,好特写!”我立即把目光转向沙河竹桥,见过桥人是一个年轻人,从他那沉重的脚步和竹桥的跳动,我分明感到他肩上的担子不轻。我真佩服他的平衡力,他居然轻轻松松、稳稳当当地就过来了。我刚凑上前想问问关于河对岸神秘村庄的一些故事。没想到,他刚一下桥,放下担子又空手返回桥上。 正当我们发愣时,青年人在竹桥上快步前行,很快扶住了从对面踏上竹桥的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年龄很大,佝偻驼背,步履蹒跚,我不禁替她捏一把汗。我指着桥上青年人问屋上那位中年男子:“这老太太是他奶奶吧?好有孝心啊!”中年男子说:“他们不是一家人。这青年伢平日经常做好事,做善事,我们这一块的人都晓得。”听他一说,我们肃然起敬。小胡则迅速找好位置,拉长镜头,感人的一幕正在上演:但见在狭窄的竹桥上,小青年接过老人手里的一袋物品,腾出左手牵住老太太,他们一步一步在晃晃荡荡的竹桥上走着。由于桥面过于狭窄,小青年几乎是侧着身子往后退引,老太太颤颤巍巍跟着他前行。老太太左腋窝下还夹着一根准备独个支撑过桥的竹棍和一把雨伞,她两只眼晴始终不敢离开桥面。 我清楚地听见他们在竹桥上边移步边对话。老太太大声地对小青年说:“你确实是一个好伢儿,愿菩萨保佑你多福多寿多生贵子。”小青年笑着回答:“婆婆嘞,响应国家号召,俺不能多生超生,不能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老太太听了“扑哧”一笑:“那就生个双胞胎吧,生个多胞胎更好!”两人说着、走着,爽朗的笑声在河谷上空久久回荡。 英山东河的小竹桥,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